超豪华配置仅售1699元!斑点猫M100 Pro成智能猫眼市场“大杀器”

新浪家居

  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以来,各种电子消费品、家用电器都在进行智能化“改造”:手机从功能机步入智能机时代,冰箱、洗衣机也被冠以“智能”的前缀,纷纷实现了从“自动化”到“智能化”的跃迁。

1

  现阶段,门锁、猫眼、开关(插座)等家居产品的智能化改造已经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,这类产品在家庭生活中的应用潜力巨大,辐射面广,特别是用户普遍关心的“安全”领域,它们更是体现出重要的作用和价值。

  而在家庭生活中,“安全”是一切“智能化”、“自动化”存在的“基础”,失去“安全”这一核心价值,家庭将变得摇摇欲坠。所谓的“皮之不存,毛将焉附”就是这个道理。

  围绕“安全”定义智能硬件

  尤其是入户环节,这里是守卫家庭的第一道关口,家庭安防的“升级”必须要从这里开始。所以斑点猫紧紧围绕着这一环节,推出了包括物联网指纹锁、物联网猫眼、物联网高清摄像机在内的一系列入户安全产品,并通过设备之间的“联动”实现智能化、立体化的安防场景。不同功能属性的设备则可以为用户提供不同层面的便捷与安全。

2

  斑点猫物联网指纹锁可以为用户提供远程开锁、智能联动和多重智能报警等功能,门锁开合实时信息可以通过APP、短信、微信三大渠道同步达到,反馈及时、不遗漏,让用户随时随地掌握家庭安全动态。

  而物联网猫眼则为用户提供了一种远程监控、自动监测的功能,其超强的红外夜视、人体侦测和自动报警功能可以为用户提供非常人性化的安防体验:无论用户是否在家,都可以通过猫眼的信息自动处理、汇报机制掌握门口的访客动态,一旦有人经过,都可以留下相关的影像信息。

  高端的硬件配置

  斑点猫最新推出的物联网猫眼M100 Pro更是加入了先进的人脸识别功能,能够帮助用户自动识别门外访客的身份,包含年龄、性别等信息,综合准确率高达99.6%!如果跟物联网门锁、开关进行联动,还可以实现“刷脸开门”、“看脸开灯”等应用场景。

3

  而且这款智能猫眼还拥有一系列堪称行业最高标准的硬件配置,让用户可以体验到最智能、最便捷的家居生活。

  门外子机部分,M100 Pro采用了金属边框设计,CNC一体成型,提升产品耐用性的同时,也增添了几分厚重的科技感。M100 Pro采用了一颗300万像素的高清摄像头,6层全玻璃镜片,F1.8大光圈超广角镜头,帮助用户看清门外的真实样貌;4颗安防级红外夜视传感仪可以帮助用户还原夜晚场景,呈现更多影像细节;全新的Omni Vision CMOS感光芯片可以大幅提升图像和视频的动态范围,保留复杂光线环境下的影像细节。

4

  门内主机部分,M100 Pro同样采用了一块1280*720P的高清IPS硬屏,可视角度达到178°,满足不同身高的人从不同角度观看,画质清晰、无色块,拒绝粗糙、模糊的画质。M100 Pro拥有8400mAh电池容量,并且采用了Texas Instruments(德州仪器)5V3A@type C快充方案,充电10分钟,工作一个月,满足用户对于续航和快充的强烈需求。

  强悍的功能体验

  M100 Pro是斑点猫以行业最高标准打造出一款“豪华”智能猫眼,在前代产品M100的基础上进行了全面的升级,软硬件层面均有大幅提升。在用户感受最为明显的功能体验上,这款产品主要具备以下亮点:

  全天候视频监控功能。高清摄像头辅以超强的红外夜视功能,让M100 Pro具备全天候的监控能力;灵敏的PIR人体移动侦测和逗留报警功能可以让家庭安防“化被动为主动”,及时反馈家门口的人(物)走动、逗留信息,一旦出现异常情况,用户可在第一时间警告或报警。

5

  而远程视频通话功能就是用户警告那些不速之客的最好途径。当然,这一功能最大的用处是与远程与访客沟通,进而辨明来意;如果是客人来访,还可以通过斑点猫APP为他们远程开门,实现门锁和猫眼的功能联动。

  实用的人脸识别功能可以帮助用户判断门外访客的身份,既能够降低误报,又能够基于人脸识别触发系统联动,从而实现更有效率、更智能的生活场景。通过深度学习算法和海量数据训练,M100 Pro可以精准定位眼、口、鼻轮廓等72个关键点,识别独一无二的“FACE ID”。

  为了让用户随时随地都能查看猫眼所记录的图片或视频信息,斑点猫M100 Pro还为用户提供了30天免费的云存储功能。为了保障用户隐私安全,斑点猫还采用了阿里云金融级的数据加密技术,让用户可以随心查看,不用担心信息泄露。

  低价的产品策略

  高端的配置为M100 Pro强悍的功能体验提供了足够的硬件支撑,也提升了产品的性价比。市面上同类型、同级别的智能猫眼的价格多在2000元以上,而斑点猫M100 Pro在京东和天猫旗舰店的价格仅为1699元,堪称一大惊喜!

6

  据悉,斑点猫采用的是小米的硬件销售策略,即“硬件利润不超过5%”,希望依靠软件、云端的增值服务来增强营收能力,力争用最好的产品换取用户口碑,在教育市场的同时,也让自身的产品生态变得更具可持续性。